红丝穿露水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喷鼻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收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婉转,柳拂赤栏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水池。
【媒介】
《春愁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闺怨诗。此诗借闺中情况氛围之衬托衬着与天然景物之映衬暗示泄漏女主人公的表面、心理与行动,表示其伤春之情。
【注释】
⑴“红丝”句:谓红丝线穿珠而成的帘子上挂着露水,给人清泠之感。
⑵哑哑(yā):象声词,辘轳打水时的声音。绠(gěng):打水的绳子。
⑶“远翠”句:谓屏风上所绘的翠山升沉如愁眉一般。
⑷云母:云母为饰的屏风。空烘影:空自映照着屏风内之人的孤影。
⑸玉兔:指玉兔为饰的喷鼻炉。或指月亮。煴(yùn)喷鼻:一作“氤氲”,烟雾漫溢貌。柳如梦:覆盖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到。
⑹锦迭:指锦被。委堕红:锦被一端坠在床下,可见卧床之人辗转难眠。堕:一作“坠”。
⑺ 飔(sī)飔:冷风。收尾:拂动凤尾。双金凤:双股的金凤钗,或钗上有一双金凤。此钗疑为步摇簪,即簪钗一头垂悬着吊坠似的饰品,可以边走边摆动。此句似谓冷风吹拂着一头垂悬如凤尾的发簪徐徐摇曳,同样给人一种凄清的感到。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红丝穿露水帘冷”是说用红色的丝线串起露水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冷”,解释气象还处于春寒料峭之中,也衬着出深闺冷僻的氛围。“百尺哑哑下纤绠”应用了夸大的手段,说珠帘长达百尺。“纤绠”,本意是井绳,这里是指帘绳,“下纤绠”就是放下帘绳,“哑哑”是象声词。英俊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既写出了女子住处的奢华,同时也写出了深闺的孤寂。此诗在写了哑哑而下的珠帘之后,接下来六句描写了如许的画面:环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川,画意清远;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昏黄映出炭火的红光。
接着涌现了睡梦中的女人的形象,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但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喷鼻料暗燃,皱叠如浪的红锦被上是拖着长尾、展翅对飞的金凤纹样。诗的最后描述女子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梨花委地”,“春风吹池”,让她回到的实际。但这“梨花”“春风”并不是给她美的享受,而是心灵上的刺激,只能加重伤春心绪。温庭筠是质感的年夜师,是物资世界的灵敏察觉者,华美但并无性命的日常物品,经他笔触一点,便魔幻般地有了朝气,一个个都酿成了暗夜中的精灵,跟着夜的节拍轻轻呼吸。